“十五五”是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担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等多项重大任务,又肩负打好如期实现碳达峰攻坚战收官战的重要使命,做好这一阶段的能源发展规划,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建设能源强国至关重要。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多项技术装备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为高标准谋划“十五五”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的更高起点,对能源安全保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能源规划要充分发挥对重大工程布局、公共资源配置、社会资本投资的战略引导作用,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以战略眼光统筹好未来5年的能源发展与安全。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发展内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新旧风险交织并存,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仍将压力叠加、负重前行。应该说,能源安全比以往面临更多压力挑战,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直面突出问题、风险挑战,系统谋划“十五五”能源发展路径。
一是科学规划能源供给总量。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是各国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抓住能源就抓住了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的“牛鼻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生活消费、交通出行、产业结构升级、新兴产业涌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不断催生更多用能场景、推高用能需求,能源消费在“十五五”时期仍将刚性增长,没有能源生产总量的绝对保障,就不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要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民生为底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我国资源禀赋,科学测算精心做好能源生产总量规划,稳住存量,拓展增量,稳步提升生产能力;适度超前建设和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源基础设施,同步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把能源生产能力和储备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有力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刚性用能需求。
二是强化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作用。囿于资源禀赋和技术特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还需要在较长时期内发挥“压舱石”作用。近几年,多地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时遭遇能源电力短缺,为能源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要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控制发展总量、有序减量替代;把握好煤电发展定位,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探索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煤电发展路径;加强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强油气高效开发、绿色开发,推动油气田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三是系统谋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新能源高效可靠消纳的关键载体,其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特别是电力行业技术资金密集、存量系统庞大,这意味着路径依赖较强且试错成本极高。要在满足低碳、安全、经济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方案;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围绕提升供电能力、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加强配网建设,补齐结构短板,夯实电力系统稳定的物理基础;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推动新型储能等快速发展,提升电力系统弹性,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源网荷储各环节如构网型技术,长时储能技术,大电网安全防御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核心技术突破。
四是把握好新能源的动态替代与安全平衡关系。我国碳减排窗口期时间短强度大,且目前仍处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双上升”阶段,在未来30年左右的时间内,不但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还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力度和难度可想而知。要把握好“双碳”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争取时间尽快实现新能源的逐步替代,确保稳妥有序、安全降碳,防止“一刀切”“一哄而上”“碳冲锋”等过度反应;发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优势,加快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切实增加绿色高效优质能源供给;始终把大力发展新能源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推进水电绿色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五是坚持“总体一盘棋”规划能源供给布局。我国地域辽阔,省际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源荷逆向分布”特点突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调度动辄跨越千里且途经多省,加大了能源资源调配的难度。要综合评估能源资源分布,运用先进技术开展必要的资源普查,摸清底数,建立能源资源数据库,为行业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提供基础支撑;系统分析区域能源需求,特别是围绕能源消费大省、重点消费地区科学测算保供需求,坚持自主供应和外来供应有机结合,形成协调配套的能源供给和调控能力;加强能源输送规划和通道建设,围绕负荷中心、风光电外送基地、新能源调峰需求以及煤炭资源状况,以稳定安全可靠为原则,合理规划建设能源输送通道,合理布局承担能源保供与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清洁高效煤电;鼓励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推进全国及各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六是精准统筹谋划能源重大项目。能源项目建设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煤电项目需要2~3年、特高压项目需要1.5~2年,核电项目需要5~8年、水电项目需要3~5年、大型水电站可能需要十几年不等,项目建成后的效益和作用发挥往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要以更长远的发展眼光,深入研判能源供需形势演变、科技创新特别是突破性创新的颠覆性作用,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可能带来的系统变革,综合考虑多因素对能源项目发展路径、技术路线、建设周期的影响,让能源项目切实发挥出预期的效益作用;统筹“近”与“远”的关系,坚持远近结合、梯次接续、压茬推进谋划项目,既补齐当前短板,又支撑长远发展。
展望“十五五”,能源发展将沿着新的规划蓝图,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高质量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