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变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国网天津电力将科技创新的理念、技术、成果全面融入重点项目,推动绿色智慧转型,点亮绿水青山。
PART01
向“新”发力,“碳”索绿色新动能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着“千年古渡”美誉的天津市宝坻区小辛码头村迎来了不少游客,农家院的生意格外火爆。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坻公司”)“碳医生”青年服务队主动上门,提前对农家院用电情况进行检查。
去年9月开始,宝坻公司就在村民的电表箱里安装了130个智能用电分析仪。“这个仪器的监测分析功能是我们团队根据用户需求研发的。它可以为我们发现农户家里设备老化等问题提供准确参考数据,也可以辅助农户低碳用能,让村民用上‘智慧电’。”宝坻公司营销部装表接电与检测检验班项目负责人王昊川介绍。
宝坻“一园一村”是国网天津电力在园区、村庄级别的典型“双碳”示范工程,分别是九园工业园、小辛码头村。为了稳步推进重点任务,国网天津电力强化科技赋能,助推园区产业升级和乡村高质量发展。
随着绿色转型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绿色转型的新引擎。国网天津电力立足能源技术革命主阵地,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不断刷新科技创新“成绩单”。一是牵头成立全国首个“双碳”产业联盟、天津市智能电网创新联合体等平台,组建院士专家联合创新中心,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二是建成首批智慧能源小镇,累计形成了10项技术创新和10项模式创新成果,填补多项技术领域空白。三是打造“双碳”产业高地,投运全国首个电力“双碳”中心,以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引领为切入点,启动光伏、储能产品碳足迹研究,创新研发天津电网电碳追踪溯源系统,创造了一大批理念超前、模式创新、技术领先、能复制、可推广的“双碳”实践宝贵经验。四是强化数字赋能增效,在和平、河西、津南三个行政区建成数字化配电网综合示范区,实现区域内架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模式全覆盖等。
PART02
追“绿”前行,畅享出行新体验
在绿色转型成为现代化建设主旋律的当下,绿色低碳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国网天津电动汽车公司智慧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显示,今年10月1日至7日,天津市天津段高速公路充电量达59.06万千瓦时,充电次数近3.07万次。
为缓解充电量较大的高速站点的充电压力,国网天津电力应用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高速看板”功能,系统分析特定时间段充电站的充电数据,预先研判充电需求,科学调配充电服务保障资源。通过部署在53座高速充电站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运行情况,让新能源汽车出行和充电有了“智慧大脑”。
新能源领域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产业、新赛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改写了“能源地图”,也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生活。
“现在的国产新能源车好看又智能,我们新买了一辆,在这充半小时电就差不多充满了。”国庆假期,自驾游出行的张先生在天津滨海于家堡双碳创新充电站体会到了自动充电机器人的便捷。
滨海于家堡双碳创新充电站于去年建成投用,共建设77个充电车位,应用了自动充电机器人、共享能源箱等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了自动充电、上门充电、共享充电等智能个性化需求。
距其50千米外的天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除了拥有无线充电、自动换电等充电方式,以及Chaoji充电(最大功率可达360千瓦的快充桩)、车网互动充电桩等9种充电品类,天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内更“隐藏”着电动汽车与能源互联网实验室。借助该实验室,国网天津电力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开展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研发,自2021年运行以来,共申请发明专利44项,其中14项已获得专利授权。
近年来,为满足新能源车主多样化的需求,国网天津电力先后投运津门湖、武清、滨海于家堡等创新示范站、充电站,并加快前沿充电方式和技术的研发。
在老旧小区,居民们也享受到了电力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
10月20日,滨海新区北仑里小区居民赵先生熟练地将距离自己两个车位、悬挂在电缆桥架上的充电设施沿着滑轨拖到自己车旁充电。“这一个充电桩覆盖6个车位,不用挪车换地,真是太方便了。”李先生说道。
针对老小区充电车位紧缺等问题,“时代楷模”张黎明创新团队研发出了移动共享充电桩,车主只需要将车辆停到充电桩覆盖的范围内,通过控制箱操作将充电桩移动至车旁,取下充电枪即可给电车充电,彻底改变了以往“车找桩”的局面。
目前,国网天津电力在天津市惠阳里、红霞里等21个小区、站点部署了24台移动共享充电桩,较传统充电桩充电利用率提高近4倍,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充电。
PART03
以“智”赋能,将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国网天津电力坚持集成创新与自主创新并重、成果突破与人才培养并举,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不竭科技助力。
9月29日,张黎明创新团队成员就第五代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发+应用”一体化模式开展探讨,加速推进关键技术迭代升级。
人工智能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自主研发是国网天津电力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的实践探索,也是国网天津电力科技成果转化的“金字招牌”。2017年以来,张黎明创新团队攻克了精准定位、自主规划、智能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其中第四代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现实用化升级和产业化推广,在26个省份推广应用,代替人工作业近7.5万次。该机器人不仅显著降低了带电作业的危险性、提升了电网检修智能化水平,更是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如何将“黎明”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国网天津电力强化张黎明创新引领,在团队组建、项目配套、专家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组织研发面向配电网检修的多用智能高空绝缘作业平台,开展面向配电网多样线路场景及复杂作业项目的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迭代研发和实用化产业化升级,持之以恒打造张黎明创新品牌。
当前,国网天津电力联合天津大学共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聘请5位院士担任高级顾问,连续五年获得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ICQCC)最高奖项。
扬科技之帆、乘发展之势、聚创新之能,国网天津电力的创新活力不断奔涌向前,汇入渤海之滨高质量发展的大河中,为天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电赋能。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