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湖南株洲±800千伏雅湖线攸县段的直流特高压地线融冰站,各项土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该站应用了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特高压导线不停电地线融冰技术,能够在保障线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特高压地线覆冰区段进行融冰操作,并有效抑制感应电压,保障融冰期间人员和设备安全。该站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建设完成。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是大面积的低山和丘陵,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北方冷空气到达南岭后,由于山脉阻挡和南方暖湿气流对冲,形成相持不下的南岭静止锋,导致湖南冬季易出现冻雨。
多年来,国网湖南电力坚持自主创新,开展冰情预测预警、融冰技术创新并持续改造升级电网,为电网冬季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科学防冰 打造专业预测平台
11月21日,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微地形覆冰灾害预测计算平台改造升级项目的硬件设备全部进场,项目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我们马上就会有更强的覆冰预测硬件平台,能进一步提升覆冰预测的精确性和实效性。”该实验室灾害预测与预警及评估研究室主任冯涛说。
湖南冬季雨雪冰冻灾害多发,影响范围大。为精准预测电网设备覆冰情况,提升线路抗冰能力,2005年,国网湖南电力以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启动线路覆冰预测技术攻关。
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针对数十项预测因子进行分析,开展数百轮冬季野外探测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构建了电网微地形覆冰模型,建立了世界首套电网覆冰预测预警系统。2020年11月,该实验室提前预测了吉林等地电网线路覆冰过程,有效降低了覆冰对这些地区电网的影响。近年来,该实验室已经成功预测了全国70余次电网覆冰过程。
在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800万亿次/秒超算平台机房,60台黑色机柜微微嗡鸣,624个刀片服务器紧密排列,指示灯有规律地闪烁着。该超算平台是实验室开展覆冰预测的“大脑”,承担着覆冰精细化数值预测计算任务。
“一个刀片服务器的算力超过1.267万亿次/秒,相当于家用电脑的1000倍。覆冰预测超算平台可以在全国范围开展3千米×3千米、微地形区域30米×30米的网格化覆冰预测,以强大的算力支撑电网抗冰决策。”冯涛介绍。目前,覆冰预测超算平台正在升级,预计年底升级完成后算力可达2020万亿次/秒,进一步提升预测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自主创新 掌握融冰关键技术
11月19日,安徽六安供电公司员工在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了今年首次融冰演练。此次演练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直流融冰装备,演练效果达到预期。
十多年前,安全可靠的直流融冰技术一直是国内重大技术难题。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反复开展直流融冰理论分析和装置设计。为解决传统静态无功补偿型直流融冰装置三相晶闸管整流谐波高的问题,技术人员先后论证了十余种拓扑方案,编制出长达几千页的仿真计算报告,终于提出了多挡位多绕组谐波抵消直流融冰方法。该方法采用谐波内部反相自动抵消的方式,无须滤波装置就能将谐波含量从30%降至5%以下。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研制出3个系列共15种型号的融冰装置,涵盖10千伏至1000千伏各个电压等级。这些融冰装置一小时即可融化数百千米长的线路上的覆冰,目前已在湖南、吉林、重庆等多个省份完成上千次线路融冰工作,有力保障线路的安全运行。
今年,国网湖南电力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配电线路抗冰防舞三年行动要求,新安装152套融冰装置、检修185套融冰装置,全力支撑冬季抗冰工作。
改造线路 提升电网抗冰能力
11月20日,位于湖南益阳的500千伏益艾Ⅰ、Ⅱ线的抗冰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包括93基杆塔的复合绝缘子和600多个绝缘棒的更换。国网湖南超高压输电公司抗冰改造突击队每天开展12个作业现场的改造,提前完成改造任务。
在主网改造中,国网湖南电力明确骨干网架,确定改造范围,按照重点线路全量排查改造、非重点线路仅改造灾损段的思路,统筹提升电网设备抗冰防舞能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主网43条重点线路、66条灾损段线路的抗冰改造,共新建铁塔162基,提升了电网的承载能力和抗冰能力。
除主网外,湖南电网配电网的抗冰改造工作也在同步进行。11月19日,经过连续两天的紧张施工,衡阳供电公司三塘供电所员工顺利完成了10千伏洲马线抗冰改造工作。改造后,洲马线可承受厚度10毫米以上的覆冰的压力,并与10千伏洲硫线实现互联互供,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
今年,国网湖南电力全面梳理存在投运年限长、线径小、设备老化严重、重过载等问题的配电网线路,对易覆冰线路开展抗冰改造,拆除老旧线路,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同步更换横担、隔离开关等,将部分位于高寒山区的线路迁至海拔较低地区,全面提高线路抗冰能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完成359条配电网线路改造。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