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信息化

观察 | “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大难题

2024-11-13 18:15:50 电联新媒 作者:邓卓昆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谈得比较多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计算’,智能计算是人工智能改变电力行业的一大关键词,但是从目前来看,‘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是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三大难题。”在日前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南方电网公司首席人工智能官、首席专业技术专家李鹏如是说。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  作者:邓卓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量,例如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源网荷储”的高效协同、分布式分散式新能源的汇集利用等关键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我们要发挥好人工智能技术的‘头雁效应’,即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性基础性的作用。”李鹏在主题报告中表示。在他看来,当前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仍有三大难题待解:第一是“算不了”的问题,当前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电网未来的拓扑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影响,电网拓扑远远超出了当前计算工具的最大能力范畴。我们在全面准确的建模、数据的协同以及泛化能力上面临极大挑战;第二,“算不准”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例如在台风登陆期间,沿海地区海上风电的运行状态将出现剧烈的波动,在这类极端状态下,对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出力的计算偏差量很大,算不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影响;第三是“算不快”的问题,电力系统的计算往往是多变量强变化的复杂城市规划问题,其计算过程也非常漫长,如果算不快,也将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一大瓶颈。

在数字化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生命周期的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对算力和存储都产生爆发式需求。郑院士认为,智能算力的软件生态是当前制约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系统软件能够充分释放底层硬件算力的潜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表示,室内外无缝、精确、可信、智能的时空信息已成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智慧社会发展、智能大模型等依赖的核心基础,位置服务场景已从“简单”到“复杂”;对象已从“人”转向“机器+数据”。通信导航深度融合面临无线通信网络定位的精确、鲁棒、泛在智能三大主要挑战。复杂环境中定位的可信、可靠、可用,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帮助。他认为,未来“地理空间大模型+位置服务大模型”将创新和打造数字经济服务底座,“电力大模型+位置服务大模型+无人机”将成就“智慧电网+全自动无人值守”。

“真正的变革在于,我们要从物理模型向人工智能模型转变,人工智能要从抽象的、虚幻的1.0版本向要求逻辑的2.0版本转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首席信息官、工程数字化首席技术专家吴张建表示。关于如何实现“数智赋能”,他提出四点发展建议:一是要求传统行业企业去创新技术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发展的重点是应用好最先进的技术;二是高质量的数据是传统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的前提条件;三是要尽快找到高价值的软硬件产品和更多应用场景;四是传统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要“双向奔赴”,多方协同参与,传统行业和高精尖行业要双向靠拢、融合发展。

落实网络安全已成为电力行业极其重视的工作,国网信息通信分公司总工程师彭元龙表示,网络空间主权已上升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相继组建了近300支网络作战部队,主体专业化、手段武器化、武器智能化、攻击泛在化的特征日益凸显,网络空间博弈日趋激烈。当前,网络安全对抗模式已演进为全面体系化对抗,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主要威胁已演变为成建制化的组织攻击。因此,强化网络空间的敌情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科学认知威胁与对抗的演进规律,是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方向。

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谈及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来自三峡集团、中国华能、国家电投集团等电力央企数字化、科技信息等部门的专家领导普遍认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将成为企业提高数智化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吴张建强调,数字建设要“面向价值,回归本源”,做到“好用、易用、少花钱、能挣钱”。中国电建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实现工程过程的数字化、工程交付产品的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重点将经过实践检验的优势技术和能对行业产生影响的数据进行产业化。展望前景,他认为,软件定义世界,数据驱动未来,模型重构业态已是大势所趋。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