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电网头条记者就继电保护相关内容专访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郑玉平。
电网头条:
您是电力系统保护控制领域的专家,能否结合您的工作经历,跟我们分享一下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专业发展成果?下一步还需要哪些技术突破?
郑玉平:
我们从展馆的历史成就展里看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以来的90年见证了中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各个发展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来说,从330千伏到500千伏电网,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继电保护领域基本上用的是进口产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开始了国产化大替换的进程。
随着特高压输电的发展,到了特高压的时候,继电保护完全是用国内生产的设备。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电子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保护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保护方面,主要挑战还是在于未来电网发输配环节将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趋势,故障特性发生根本性变化,导致传统基于同步机特性的主配网交流保护原理难以适应,现有保护方法难以防范特高压变压器爆燃事故发生。直流电网单端量保护灵敏度和保护范围难以兼顾、双端量保护动作慢等问题进一步凸显。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保护适应性评估方案研究和软件开发,可以评估现场保护是否存在适应性问题。同时,我们提出了系列保护新原理,初步构建了不依赖电源特性的继电保护技术体系,并完成保护设备研制,在新能源送出、低频输电等典型场景实现了应用。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继电保护体系和新技术研究,以适应更大规模、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要求。
新能源控制方面的挑战在于,如何重塑新能源外特性,实现主动支撑运行控制与故障防御。相比传统同步机,新能源外特性重塑的关键在于,实现电压支撑的同时,还要考虑新能源并网装置硬件特性约束,实现故障短路电流抑制和惯量支撑,解决规模化新能源场站电压、频率、惯量的自主快速响应问题,实现新能源并网控制在稳态、暂态、动态下的主动支撑。下一步,这些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和装备将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进行实验验证。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