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

五论中国的能源转型

2024-09-06 18:30:33 中国电力报 作者:钟能平

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一论中国的能源转型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系统阐述十年来我国能源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介绍我国能源转型的实践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

历史性成就鼓舞人心,但在能源问题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当前我国能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新旧风险交织并存,能源安全面临多重压力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能源市场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有些西方国家借绿色低碳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不仅干扰双边和多边互利合作,还影响全球气候行动和能源转型进程;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诸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仍然存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应急处置能力和民生用能保障还存在短板弱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切实把能源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要着力稳定能源供给总量,这是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的应有之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要保持刚性增长,没有能源生产总量的绝对保障,就不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要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实际,科学测算精心做好能源生产总量规划,稳步提升生产能力,特别是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源基础设施要适度超前建设和布局,并同步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把能源生产能力和储备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有力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用能需求。

要着力提高能源供给质量,这是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的核心任务。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也是共同面临的难题。要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和新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优势,加快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切实增加绿色高效优质能源供给。要始终把大力发展新能源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推进水电绿色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要加强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强油气高效开发、绿色开发,推动油气田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要着力优化能源供给布局,这是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的关键环节。我国地域辽阔,省际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对能源的需求不一,特别是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源荷逆向分布”特点突出,加大了能源资源配置调配的难度。要综合评估能源资源分布,运用先进技术开展必要的资源普查,摸清底数,建立能源资源数据库,为行业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提供基础支撑;要系统分析区域能源需求,特别是围绕能源消费大省、重点消费地区科学测算保供需求,坚持自主供应和外来供应有机结合,形成协调配套的能源供给和调控能力;要加强能源输送规划和通道建设,围绕负荷中心、风光电外送基地、新能源调峰需求以及煤炭资源状况,以稳定安全可靠为原则,合理规划建设能源输送通道,合理布局承担能源保供与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清洁高效煤电;要鼓励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及时出台推进能源生产布局优化的政策措施、环保政策、区域协调机制等。

历史川流不息,时代考卷常新。能源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稳中求进、久久为功,切实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大力培育能源绿色低碳消费新模式

——二论中国的能源转型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系统阐述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革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介绍我国厚植能源绿色消费底色的实践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节约高效、绿色普惠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征程上,着力破解现代化国家建设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为全球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我们要以科学的能源消费观念为引领,以节约能源为抓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不断创新升级。

要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深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刚性增长,能耗强度降幅呈收窄态势。“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3.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要强化节能降碳目标引领,持续完善节能降碳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科学精准落实节能降碳目标任务。将节能降碳纳入国民教育,牢固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深化能源资源国情教育,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全过程各领域遏制不合理能源浪费,以点带面推动全社会节能增效。

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实现用能清洁替代。我国二产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八成,迫切需要改善传统产业用能结构,克服其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撑、服务、推动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电能替代,大力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用能方式转变。

要着力完善绿色消费体制机制,激发能源消费转型动能。建立综合性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完善支持绿色消费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完善节能政策法规和用能计量体系,精准打通相关堵点,确保各项绿色低碳政策的协调。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大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建立健全绿证、绿电、碳市场协同机制,强化市场和价格机制对用能行为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绿色能源消费。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我们要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打牢绿色消费的根基,充分调动形成全社会时时处处低碳行动的高度自觉和良好风尚,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乐章。

扎实做好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三论中国的能源转型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系统阐述十年来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介绍我国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能源含“新”量。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各国纷纷加大在新能源、储能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但同时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绿色壁垒、技术“卡脖子”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我国能源技术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科技创新是加快能源转型、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不断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要瞄准前沿,加快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准确认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面临的“短板”问题,通过原创性、颠覆性绿色能源科技创新,打好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安全高效核能等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引领传统能源产业不断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能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培育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要激活动力,推进能源领域数字化深度转型。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切实带动了能源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要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以打造新型能源系统和新型电力系统为支撑,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能源深度融合。不断推进能源电力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更加柔性、更加灵敏的智慧能源、智能电网。准确把握电力流、业务流、数据流、价值流等多流合一,多形态、多主体协同互动,以数字化为能源全产业链赋能、增效、提质。

要立足国情,打造协同共享的能源科技创新生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同,亟须进一步完善能源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由企业特别是能源央企主导的科技融通创新生态。要因势利导,统筹内外部资源,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布局,健全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地方和企业创新平台为骨干的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导、市场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拓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坚定不移把能源领域改革推进到底

——四论中国的能源转型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系统阐述十年来我国能源体制革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介绍我国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规划引领、法治保障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能源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等。这些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面对新的任务要求,我们要聚焦能源领域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强保障。

要建立健全适应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我国电力市场还存在体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规则不统一、跨省跨区交易存在市场壁垒等问题。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统筹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跨省跨区和省内市场的衔接机制,推动打破省间交易壁垒,促进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研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稳步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配置优化;要推动新能源发电稳妥有序进入市场,明确各类新能源项目参与市场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推动绿证市场、碳市场、电力市场有效衔接,促进绿色电力消费;要积极培育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促进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机制。

要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机制。当前,我国能源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仍不健全,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价格传导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能源资源配置和效率效益提升。要逐步构建起有效反映各类电源电量价值和容量价值的两部制电价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可中断用户、独立储能、分布式能源、可调电力资源,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支持调节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取收益;要统筹煤价、电价等要素,发掘煤电功能价值,落实好煤电价格浮动机制,缓解煤电企业的经营压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共享改革成果、共担转型责任;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资源税征收、特别收益金征收、页岩油气和煤层气补贴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扶持,延长已有的补贴减税政策时限,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国有石油企业引领、外资与民企积极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要建立健全能源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能源法律文件出台时间跨度较大,基本法长期缺位,能源法治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强。要推动能源法尽快出台,抓紧修订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等,及时清理、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不一致不协调的内容;要加强能源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完善引领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特别是建立完善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标准体系;要构建新型能源监管体系,更好地维护能源市场秩序,保障国家能源规划政策、重大项目有效落地。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能源发展是在改革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将能源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谱写能源体制革命新篇章!

充分展现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力量

——五论中国的能源转型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系统阐述十年来我国能源国际合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介绍我国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在持续推进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积极做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与各国共谋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互利共赢能源合作新格局、助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既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嬗变,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一方面,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能源资源之争正扩展至能源技术之争、能源产业链之争。另一方面,能源合作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遭遇冲击,能源自由贸易备受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我们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十字路口,面对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的现实需求,自由贸易、团结协作是应对全球性气候挑战的必然选择。

要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开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促进世界能源供需平衡、维护全球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途径。要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一批标志性合作项目和“小而美”惠民生工程助力实现能源可及和共同发展。

要积极拓展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新空间。加强清洁能源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提升能源系统韧性和安全性、助推全球能源公正转型,还有利于改善全球环境、延缓气候变暖。要着力推动建设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速清洁能源专业人才要素流通,联合开展高效低成本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攻关,共同探索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互通。

要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既能维护全球能源体系稳定,同时有助于我国确立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地位。要继续办好“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等重要旗舰活动,积极开展与东盟、阿盟、非盟、中东欧、中亚等区域能源合作,深化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主要能源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就能源问题发挥关键作用,持续贡献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们要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与世界各国共商能源合作大计,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清洁美丽地球家园!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