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三角地区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最高温度突破历史极值,带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浙江电力部门积极增加电力供应、管理电力负荷,应对夏季用电高峰。一方面,浙江外来电输电量再创新高,另一方面,以数字化、虚拟电厂等方式,浙江在电力的消费侧挖掘调节空间,助力电网移峰错峰。
01 虚拟电厂建设忙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虚拟电厂将区域内的可调节负荷、分布式电源、储能等资源进行聚合,以响应电网调节,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除了执行调度外,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也成为其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许多省份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市场主体,并制定相关的执行与认定标准。这也意味着,推动虚拟电厂与传统能源产生良性竞争,加速其商业化发展。
2024年8月,浙江能监办和浙江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了《虚拟电厂参与浙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工作方案》。其中明确了虚拟电厂参与品种、运行与调用、补偿与考核等方面要求,进一步规范虚拟电厂参与市场事项。此外,还提出现货市场启动后,根据市场建设情况,积极推动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虚拟电厂试点参与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上海市早在2016年便布局虚拟电厂建设,2016年黄浦区启动全国首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示范项目,目前,该虚拟电厂平台已接入商业建筑155幢,累计调度超2000幢次/50万千瓦,单次最大削减负荷50.5MW,柔性负荷调度能力超过10%。
北极星输配电网统计了自2022年以来,长三角地区35个虚拟电厂项目清单,其中不乏各种“首个”项目。
2024年7月,由中广核打造的国内首个全绿电供应电厂项目在浙江宁波东方电缆园区正式投入运行,此外,这个项目还是国内首个可溯源绿电供应虚拟电厂项目。该项目整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灵活性资源,打破了传统发电厂运营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局限。项目实现了工业园区可溯源全绿电供应,通过光伏、储能、充电桩、工业负荷协同运行,可实现多种电源参考实时经济性智能切换。
而在江苏,常州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也在2024年7月投运,成为江苏省首个市级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
受高温影响,7月以来,国家电网经营区负荷4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1亿千瓦,最高达11.8亿千瓦,同比增长9%。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4个区域电网及江苏、浙江、山东等16个省级电网负荷68次创新高。
8月以来,浙江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近20%。国网浙江电力通过错峰、置换、互济等多种措施,积极争取外来电。7月份,三大“西电入浙”特高压输电通道累计向浙江输送电量达1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有效缓解了浙江夏季用电压力。
此外,6月,浙江、安徽两省签订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进一步加强能源合作。根据协议,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根据两省用电特性,浙江与安徽开展电力置换互济,置换电力100万千瓦。
02 电力设备更新成“热词”
在入夏前夕,全国各地市先后发布“两新”政策,其中诸多省份在电力设备更新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
2024年4月,广东省发布“两新”中提到,推进已达或临近寿命期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退役改造,提升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同时,强调,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配电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逐步淘汰更新S9以下配电变压器等落后低效设备。
同样,在北京市“两新”政策中,也指出推进发输配电及通信设备更新。有序实施老旧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更新,提高发电效率和年发电小时数,增加本地绿电供应。推动变压器等设备节电降耗,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各地纷纷进入蒸烤模式,长三角地区更是高温不断。据中电联判断,江苏、浙江、安徽等部分省级电网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为应对严峻的夏日大“烤”,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使出各种看家本领。节能改造、智能电网建设等词语成为热点,电力设备更新在今年迎峰度夏中变得尤为重要。
4月9日,浙江省发布“两新”政策,其中明确每年投资25亿元以上用于持续推动老旧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改造、电网设施智能化升级。还提到,到2027年完成用能设备节能改造15000台(套),推动老旧低功率充电桩换新5000个。
4月30日,上海市在“两新”政策中提到,推动老旧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更新和高耗能变压器改造。并且,推动存量自用非智能充电桩升级替代,力争完成2万个。
5月6日,江苏省在发布的“两新”政策中提到,优化骨干电网建设,到2027年输配电设备更新投资240亿元以上。同时明确,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到2027年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月20日,安徽省发布“两新”政策,其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加快推动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更新改造,鼓励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节能水平,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
03 电网数智化升级安稳度夏
政策之外,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也将对电网结构优化、迎峰度夏、供电服务等起到支撑作用。
江苏苏州配电网犹如毛细血管般遍布全城,其规模之大对配网精益化巡视造成的压力也不小。2023年9月,国内最早投运的L4级无人驾驶电力巡检车出现在江苏苏州相城高铁新城,并完成了一次电力巡检任务。国网苏州供电不断探索数字化巡检技术手段,提高设备巡检效率,推进配网数字化转型。
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泛亚运区域内打造了一张覆盖输、变、配电网设备全要素的数字孪生电网。据了解,这种数字孪生电网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即使是庞大复杂的电网设备及细节现在都可以被看见,极大地提升了运维人员工作效率。
据国家电网官网,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全年电网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比去年新增711亿元,新增投资主要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
2024年5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实现电网跨省“无时差”互济。该项目的实现依靠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牵头研发的跨省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据介绍,该柔性互联装置具有平衡负荷、故障自愈等功能,能实现毫秒级的跨省互济。
上海市在2023年发布《上海市配电网升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到2025年计划实施配电网升级改造项目423个,新建配电自动化终端860套等目标,匡算总投资达30.87亿元。
今年7月,南方电网能源发展论坛召开,在该论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预计中国2024年电网基建投资将超过5300亿元。
储能也是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7月30日,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牵头,我国新型储能领域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计划3年内,将在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规模化支撑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领域拓展29个重点示范工程,促进新型储能技术的革新发展和持续进步。
04 储能项目保障电网平稳运行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夏季高峰期间电力供应普遍偏紧,长三角地区在储能项目建设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也有非常多的规划。
7月25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其中提出,编制实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案,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华东抽水蓄能基地。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长三角地区电网侧储能项目清单,据不完全统计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已有94座电网侧储能电站。其中江苏省有52座,浙江省有25座,安徽省有16座,上海市有1座。
为拓展新型储能的多元化、市场化应用,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将于8月20-21日,在广州举办“2024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拟邀请来自电力系统、储能系统及电池产业链代表参会,深入解读储能应用需求与市场前景,探讨多元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同期参观因湃电池工厂,了解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经验,更好助力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报名咨询联系:吴老师 电话/微信18910325979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