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智能化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公司副总经理 赵景涛:锚定新质生产力 建设数智化配电网

2024-07-19 17:19:04 中国能源新闻网 作者:耿立宏 冯义华

在新的挑战与机遇下,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团队带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配电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景涛认为,亟须以“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为抓手,建设数智化配电网,以数字化、智能化的配电网为平台,促进资源和市场的高效互动,激发能源电力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机遇与挑战:多元要素爆发式增长

赵景涛介绍,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新能源产业的升级,广大用电用户纷纷部署了大量的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设施,导致配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复杂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为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赵景涛介绍,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等多元要素爆发式增长将不可阻挡,对配电网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源泉,对配电网装备、分布式新能源、充电设施等上下游企业带来的市场规模不可限量。以配电网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南瑞集团为例,在配网一二次融合装备、调度控制系统、分布式电源\储能装备、微电网\微能网装备、柔性调节装备等方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千亿元。

赵景涛认为,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为实现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和清洁低碳转型,须对配电网进行提质升级。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配电网更加坚强可靠,必须持续加强配电网建设,提升抗灾防灾能力,不断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和充裕性,增进民生福祉。二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配电网具备更强的承载力,必须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接入需要,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重。三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要求配电网更加智慧灵活,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

破局关键: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

赵景涛认为,在现阶段发展形势下,破局的关键就是数智技术与能源领域的融合创新。围绕高质量推动配电网数智化转型目标,将配电网打造成承载多元用户、联通多种能源、创造多维价值的资源配置平台,促进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深化数智赋能赋效,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坚强灵活配电网的网架,建立源网荷储多元要素协同互动的体系,以数智化赋能配电网高效发展,构建以新型智慧配电网为中心的“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体系,推动社会资源在配电网层面的全业务全环节数智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电力领域创造广阔的沃土。

灵活化网架构建:构建中低压柔性互联、主配一体协同、一二次深度融合的新型配电网络物理形态。在微电网集聚发展的基础上,相邻微电网之间、微电网与区域配网之间、相邻区域配网之间、配网与上级大电网之间广泛互联,形成立体互联的灵活网架,为灵活、多向、柔性控制提供物理载体,提高配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基于一二次智能设备和智能管控平台,构建软件定义配电网,实现配电网拓扑动态调整,实现就地自治平衡。在智能装备层面,研制全自主可控标准化功率模组,支持多模组积木式并联运行,研制多场景应用下的低成本、高效率、紧凑型、高可靠柔性设备;为了解决城市差异化负荷接入后的配电网多线路间差异化电压调控、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需求,灵活构建“半直流化”交流配电站所,实现能量传输节点多线路柔性协同运行。

数智化平台赋能:建立覆盖配电网全环节、全业务、全要素统一的配电网基础资源数据,打造基础数据底座和多维多态“智慧管控平台”,支撑多业务系统融合开放,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的数字透明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着力加强配电网动态优化、精准控制、智能调节能力,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和数模混合聚合分析。构建配电网新型分层分区运行控制调节体系,通过区域自治、分层协同和全局优化,形成广泛互联的电力电量平衡架构,增强配电网安全韧性、调节柔性,实现配电网智慧运行水平的全面提升。

多元化价值发掘:坚持市场驱动、开放共赢,构建完善的配电网分布式交易机制,健全负荷集成商、聚合商、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准入条件,推动完善电价政策机制,引导新业态规范化发展,促进电力资源配置优化。依托智慧管控平台,充分整合“站、线、变、户”各环节、“源、网、荷、储”各要素的静态网架资源,挖掘海量分布式光伏、多元负荷、新型储能等灵活资源的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推动多元要素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与配网运行调节,构建智慧运行运营大脑,实现能量双向交互、多方互济,促进电网削峰填谷和清洁能源消纳。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