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环节

建在“云端”的变电站 运输电力设备靠骡马

2019-12-17 16:41:19 北纬网 作者:杨宇龙

“气温零下3摄氏度,风速6米每秒,昨晚雪不大,但部分路段有暗冰,运输设备的卡车请注意观察通行……”12月12日,在石棉县挖角乡新桥村7组海拔2400米的35千伏王岗坪变电站施工现场,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雅电集团)戴炳建、王文雄和彭淑华等工作人员,已连续5个月坚守在一线,除了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监护外,还要将每日天气状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石棉王岗坪景区被誉为“川西最大的天然景观平台”,并与“蜀山之王”贡嘎山主峰直线距离仅40余公里,视觉独特,是观赏贡嘎群峰绝佳平台,拥有万亩原始森林、万亩牧场草甸、千年高山杜鹃、千年牦牛故城遗址等独特的旅游度假资源,也是开展高山滑雪、文化体验、森林康养、主题休闲、亲子度假、户外摄影的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2017年,被纳入省重点项目的王岗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随着开发逐渐深入,用电负荷快速增加,普通线路已无法满足景区开发需求。对此,经过全面摸排和分析后,今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在海拔2400米的王岗坪大山上,投资建设一座变电站,由雅电集团负责建设管理和建成后的运维工作,以此为景区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12月11日至12日,本报记者跟随电力施工人员来到王岗坪,探访了这座正在修建的变电站。

设计注重绿色环保

“星空下的雪山盛宴、云端上的度假天堂。”王岗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诗情画意的名字背后,电力施工人员却要面对严寒、高海拔和恶劣自然环境的多重挑战。

“这次,我们要在2400米的高海拔区域建设变电站,输电线路需翻越2800米海拔,不管施工难度还是建设高度,这对雅电集团来说都是第一次。”雅电集团35千伏王岗坪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部经理辛健说。

为画好王岗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这张蓝图,雅电集团强化供电保障服务工作,主动与石棉县委、县政府会商,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景区开发企业共同开展现场查勘,确定变电站选址。

“我们在雪山之下、云端之上建设变电站,需要翻山越岭,沿途道路艰险,施工现场气候恶劣,困难很大,但建成后能为景区就近配套最方便和可靠的供电接入方案。”承担施工现场协调和景区开发供电保障工作的雅电集团石棉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吴晓斌说。

工程设计中,雅电集团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通过精确测量和计算,使用预制舱电力设备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10千伏线路通过电缆入地和植被恢复,减少杆塔和线路廊道对林地占用;站内选择防潮且噪声小的设备,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经过多方筹备努力,35千伏王岗坪输变电工程项目应运而生,工程将新建容量2×10兆伏安的主变两台,架设11千米35千伏供电专线一条,需组立铁塔43基,为景区配套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8回,为保障用电质量,还将安装2×2兆乏的电容器组。

运输电力设备

浇塔靠骡马运送砂石

12月11日上午10时许,记者沿211省道从石棉县城出发,40分钟后到达位于挖角乡场镇的35千伏王岗坪输变电工程项目部,并与项目经理廖伟会合。项目部正开展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浇筑施工,线路施工人员和“马夫们”正赶着20余头骡马往山上运送砂石。

望着近在咫尺的项目部,记者惊喜道:“终于到了!”廖伟却说:“35千伏王岗坪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细分为线路项目部和变电站项目部,变电站项目部距挖角乡场镇还有3小时车程,早着呢!”

建电网不像盖房子,在一个地方精心施工就行。网由线组成,施工中,人就得沿着输电线路来回跑。线由塔联结,建电网还得先组塔。

这里是大山荒岭地形,每一基塔的组塔地点并无道路到达,骡马成了运输砂石的主力军。据廖伟介绍,还有10基铁塔因山势陡峭,即使骡马也上不去,需专门架设施工索道。

记者看到,每头骡马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背篓用来运输砂石,待砂石填装完毕,这支超过20头骡马组成的运输队伍,便浩浩荡荡从场镇出发了。

“为什么背篓只装到一半,不装满?”面对这一疑问,马夫笑而不答。3分钟后,舒适平坦的水泥路面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坡度近40度,如羊肠般的崎岖山路。“沿山路走30分钟,之后沿着脚印走。”廖伟说罢,就与另一名电力工人走到了队伍最前面。

刚开始,整个队伍有说有笑,1个小时后,急促喘息声不绝于耳,人和骡马呼出的热气连成一片。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骡马的体力也像人一样是有限的。

这时,四周景色已从田园风光过渡到了密林深处,部分路段手脚并用才能通过。2小时后,运输队伍终于到达了9号铁塔的浇筑位置,它位于荒无人烟的山体一侧。将铁塔四个脚浇筑完成后,运输队伍会再次启程,前往下一座铁塔所在位置。

“沿途共要建造铁塔43座,其中通过汽车将材料直接运抵的仅有4座,其余铁塔只能用骡马和索道运输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确保安全。”廖伟说。

18时30分,经过6个多小时“上山靠爬,下山靠滑”的跋涉,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挖角乡场镇,完成了距离最近两座铁塔的浇筑工作。能够想象,随着铁塔距离越来越远,海拔越来越高,浇筑工作将日益艰难。

电力技术人员指挥设备起吊

上山不到40公里路程用了3小时

12月12日7点40分,我们跟随两辆运送35千伏预制舱设备的卡车从挖角乡场镇出发,沿着王岗坪景区的山区道路向变电站施工现场挺进。

“部分路段有暗冰,运输设备的卡车请注意观察通行……”李小茂的对讲机里传来山上工作人员的声音。

负责押运的是雅电集团检修安装公司线路班工作人员李小茂,得知路况较为理想,汽车在山间一路飞驰,行驶完林场前18公里的景区道路A标段,用时不到30分钟,此时海拔已攀升到2000米。

经过林场关卡工作人员简单询问与道路安全提醒后,我们正式进入景区道路B标段(林场道路)。尚未硬化的道路让车速从60公里/小时陡然降低到10公里/小时,海拔逐步攀升,车窗外景色不断变化,原始森林、悬崖峭壁、雾凇冰凌……不管何种景色,伴随无数个蜿蜒曲折的弯道和剧烈抖动,车窗两侧的风景都会让人进入到一种眩晕的状态。

到达海拔2600米后,便迎来了最危险的一段路程,这里一侧是山体,另一侧则是高达近百米的悬崖。不少弯道又急又窄,只有1.5个车道的宽度,运输预制舱的2辆卡车需多次调整角度才能通行,如遇到会车,则需倒退很远,紧贴悬崖一侧才能完成。李小茂多次下车,踏着溜滑的积雪和暗冰指挥交通,小心监护着车辆安全通过危险路段。

上升到峰值海拔2800米后,经岔路后,开始一路颠簸着下坡,中午12点,预制舱安全抵达海拔2400米处的35千伏王岗坪变电站施工现场。总共不到40公里的路程,用了3个小时。

“目前,变电站正在土建施工,土建结束后,才开始安装主变压器和预制舱,今天我们要把先到的预制舱设备,用起重机吊到变电站外的空地上。”李小茂指着施工现场说。随后,10多名施工人员收拾空地上的杂物,为起吊做准备。

“吃饭了!”下午一点,忙碌了一上午的电力施工队迎来了午餐,一个莲花白汤、炒茄子、芹菜炒肥肉,在低温寒冷天气中,没有比一顿热气腾腾的午餐,更让施工人员感觉宝贵的。

“你运气好,能吃到我们的工地午饭,近段时间,我们这里施工用电的线路已覆冰,经常故障停电,工地上也经常没法做饭,我们吃了两天方便面了。”王岗坪变电站项目工作人员王文雄说。

变电站项目部有戴炳建、王文雄和彭淑华3名技术人员常驻,保障变电站所有项目施工安全。

午饭后,物资运输组一分钟也没休息,就开始设备起吊作业,土建组继续搅拌混凝土。这些艰苦工作,对于习惯了常年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的变电施工人员来说并不稀奇。王文雄说,他们在工地上最怕的,是这里的地势偏远和与世隔绝,因为变电站项目部方圆5公里内少有人迹,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

“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待就是五个月,只回过家几次,除了要认真工作,就是想家。”“王岗坪景色倒是好,五个月来我们也看得差不多了,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变电站尽快建成,游客们来了能更顺畅地用电。”……

王文雄说,电网建设者对待自己建设的工程,就如同自家孩子一样,怎么看怎么好。“在王岗坪建设变电站,就是在高山地区建设光明走廊,建成后,它将照亮整个景区。”

这五个月,这群电力建设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今年6月30日,35千伏王岗坪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7月至9月是汛期,暴雨频繁,通往施工现场的道路,遭遇了山洪泥石流和塌方,数十处中断。11月到次年3月又是王岗坪大雪冰冻期,道路积雪和覆冰严重,天气恶劣到施工无法开展。据辛健介绍,受洪期和冰雪期影响,王岗坪在一年中,电力建设有效工期不足5个月。

多重极端环境下,电力建设者们没有低头,他们积极联系对接气象和交通部门,及时了解天气状况和交通道路信息,制定相应计划策略,勇敢与天气和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

“施工条件如此恶劣,我们就要合理安排工期,入冬以来,只要天气晴好,我们就抓紧时间往山上运设备。希望兄弟们再加一把油,争取王岗坪输变电工程能按计划在明年顺利投运。”辛建说。

35千伏王岗坪输变电工程,创造了雅电集团的最高海拔、对环境影响小、可靠且智能等业绩,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在王岗坪的云端上昂扬起舞,为景区的索道、小火车、滑雪场、小木屋观景台等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王岗坪景区这颗璀璨明珠,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