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

黑龙江出台工业强省规划 谋划以哈尔滨为起点的特高压外送通道

2019-08-13 10:42:55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鼓励省内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俄境内电站、输电线路建设。

◆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

◆推进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开发,打造世界级电站设备生产集团

◆建成齐南至兴安500千伏向扎鲁特汇集电力通道,谋划以哈尔滨为起点的特高压外送通道。

◆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建设工业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示范车间、智能示范工厂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更是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支撑作用不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黑龙江省工业发展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长期赖以发展的优势仍在,诸多无可替代的特色仍在,向工业强省迈进的底气仍在,推动工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省必须加快谋篇布局,在改革中探索新出路、在创新中谋求新发展,在建设工业强省的征途上迈出坚定步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日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文件提到2019—2025年黑龙江省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是以高端、智能、绿色、集群、服务为方向,优先发展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先导性产业,优化提升化工、汽车、传统能源三大基础性产业,引领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招商链、政策链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打造“一区两带多基地”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为工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黑龙江省将继续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理顺电价形成机制,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发售电价由市场形成,推进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完善交易结算方式,制定详细交易规则,逐步完善交易模式和交易机制;完善峰谷分时电价相关政策,鼓励错峰用电,引导企业谷时用电。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传统能源供给能力,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行“风火捆绑”交易,进一步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

规划将优先发展四大战略性产业: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鼓励支持高端装备企业积极研发首台(套)产品,不断丰富高端装备产品品种。围绕轨道交通、电力、航空等领域整机发展需求,梳理核心零部件瓶颈短板,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形成集群效应。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企业向“哈大齐”城市群集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动石油石化装备向大庆、牡丹江集聚;推动农机装备向哈尔滨、佳木斯等地集聚;支持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一重大型铸锻件、海航创通军民两用高精度变速箱等项目。

重点培育三大先导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重点是:

人工智能。加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农业、交通、安防、旅游、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相关软件及信息服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雪上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开发生产智能头盔、智能滑雪镜等产品。

工业互联网及信息服务。围绕资源共享、能力开放和业务协同,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企业上云提供支撑与服务。鼓励和引导大型制造企业联合互联网、云计算、基础电信等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体系,大力发展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服务。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开展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集聚整合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共性需求提供服务。培育一批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制造资源、数据等集成共享。

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适应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加快推动企业管理、服务、设备、产品等上云。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扶贫、养老、旅游、交通、教育、医疗、北斗卫星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半导体材料及生产设备。加强晶体生长和硬脆材料精密加工设备及工艺研究,扩大蓝宝石、砷化镓晶体材料及衬底片生产规模,加快高阻砷化镓晶体材料及衬底片的产业化和碳化硅晶体及晶片的研发及试生产。

传感器。推进硅微传感器、陶瓷微结构传感器、薄膜微传感器和微组装传感器组件工艺技术平台及相关传感器产业化平台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MEMS化学传感器产业化基地,加快建立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工业软件。推进面向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智能装备等领域设备嵌入式系统软件、中间件的定制化开发。加快面向生产过程管控和资源管理优化的组态软件、工业APP软件、MES系统、ERP软件、PLM等管控一体化软件的研发和二次开发。发展面向产品研发设计的仿真软件。打造工业软件研发与共享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的解决方案。

推进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推进政务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率先在政府管理服务、健康管理、地理信息等领域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示范应用;开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品追溯体系、行业监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新能源方面的发展重点是:

核能。核岛主设备:重点开发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轴封式主泵、堆内构件和主管道等核岛一回路主设备,掌握第三代核电装备中压力容器的设计及制造技术,提供国产二代改进型、AP1000和EPR等三类堆型压力容器。常规岛主设备:重点发展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半转速核电汽轮发电机组,研发CAP1400/1700汽轮发电机组。大型铸锻件:开发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铸锻件,提供全部核岛主设备锻件及低压半速整锻转子等常规岛大型铸锻件。其他设备:重点发展非能动余热热交换器、高参数二次再热机组,分布式联合循环发电装置,汽水分离再热器、高压加热器等辅助设备。

风能。推进风电机组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和型谱化,重点发展1.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发展风电增速箱、主控系统、变流器及风力发电装备铸件、液压件、变压器、电缆等零部件。打造大型风电基地,开展分散式风电试点示范。

太阳能。利用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打造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和四煤城大型光伏发电基地。

地热能。加大地热能源勘查力度,拓宽地热利用方向,促使地热产业依法、有序、快速发展,建设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生物质能。按照国家规划布局有序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品,推进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发展以秸秆、稻壳等为原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推动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关键技术研发。选择有条件的燃煤电厂进行秸秆掺烧改造试点,降低电厂煤耗。开展生物质气化发电等试点示范。

氢能。加快聚焦国内外氢能创新要素,引进一批国内一流氢能制备、燃料电池研发制造企业,推进氢能产业技术引进突破、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逐步推进制氢、氢储存、氢运输、氢燃料电池电堆、氢能利用配套服务等产业布局。适时建立氢能研发监测认证中心,逐步加强氢能应用示范,推进氢能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普及。

智能电网。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要,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升能源利用率。推进分布式能源网络、新能源微电网建设。推进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开发,打造世界级电站设备生产集团。建成齐南至兴安500千伏向扎鲁特汇集电力通道,谋划以哈尔滨为起点的特高压外送通道。构建以中西部负荷为中心的东、西部500千伏电网环网结构。继续优化220千伏电网结构,推动除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以外其他11个地区形成以1座或多座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220千伏网架,满足负荷增长和电源送出需求。

推进新能源下游应用。探索新能源联动使用新模式,探索推广“光热—沼气—生物质压缩燃料”互补联动供能模式,提高使用效率。依托风电场、企业、厂矿、大型农场和养殖场,将风电发电集群、生物质燃料发电集群和消费集群进行智能化网络连接,建立国内领先的风电—生物质燃料发电微电网综合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国投生物能源在北安、海伦、大庆、富锦、鸡东等地燃料乙醇项目,中粮生化燃料乙醇项目,鸿展生物在桦南、双鸭山的燃料乙醇项目,万里润达燃料乙醇项目,国信通新能源与通信产业基地项目。

节能装备方面的发展重点为:

重点发展高效环保的循环流化床、工业煤粉锅炉及生物质锅炉等产品,支持通过能效在线诊断与专家咨询系统等提高锅炉智能燃烧控制水平。研发高效低氮燃烧器、智能配风系统等高效清洁燃烧设备和波纹板式换热器、螺纹管式换热器等高效换热设备。加快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新型高效电机的产业化,推动高效风机水泵等机电装备整体化设计,研发绝缘栅极型功率管、特种非晶电机和非晶电抗器等核心元器件。加大膏体尾矿干式堆存、尾矿高浓度充填自动化控制、高浓度尾矿胶结充填采矿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推动炉渣、钢坯和钢材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开发。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加强对外能源合作方面。

以对俄合作为重点,推进油气、煤炭、电力合作。稳步发展对俄油气合作,支持中俄铁路原油贸易,支持本地企业在俄境内开展油气资源开发合作。鼓励采用股权投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强对俄合作,扩大进口具有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的炼焦烟煤、褐煤。鼓励省内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俄境内电站、输电线路建设。

促进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传统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智能装置的集成与应用,提升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安全监督的数字化水平。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部署应用,推动车间各类数控设备联网和生产线信息系统集成,形成工艺设计、加工生产、质量检测、物流运输的综合数字化应用环境,实现全过程透明化管理。推进智能装备规模应用,推动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互联互通,开展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实现工厂各业务流程的闭环化管理、一体化运作和智能化决策。重点引导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工业骨干企业,率先向同行业和产业链配套环节输出标准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强化工控信息安全,推进工控系统在线安全监测、预警及纵深防御平台建设,开展保护性安全检测、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估。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企业推广公有云、专有云、混合云等云平台,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支持工业企业围绕电力装备、航空航天、机器人等行业特色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形成生产、管理、服务、设备、产品以及集成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云上管理。推进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行业云平台、“双创”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制造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实时交易等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云制造平台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及各类模型库和制造能力外包服务。

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应用。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建设工业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示范车间、智能示范工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与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基础较好的企业精准对接,推进实施工业具体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鼓励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企业开展智能装备远程监控、诊断、预测性维护服务,鼓励绿色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重点企业推广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用,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文件全文地址:

http://gxt.hlj.gov.cn/pages/ArticlePage.aspx?PID=1&NodeID=272&PNodeID=0&ArticleID=16281&PageID=0&Name=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