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信息化

同期线损管理的“北京方案” 专业协同 末端融合

2019-08-02 11:45:52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杜敏

汇聚千家万户实时电量信息,构建完整的“发—输—变—配—用”电量大数据链条,实现供售电量和线损率同步在线自动计算,线损异常智能研判……如今,这个场景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同期线损深化应用中成为现实。

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发展战略,借助“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北京电力推进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建设,促进数据流、业务流、能源流“三流合一”。

数据流

共享共融 平台贯通

“我们实现了智能电表全覆盖、全采集。”北京电力发展策划部综合计划处处长王立永说道,“智能电表采集成功率达到98.26%,源端基础数据质量提高19.27个百分点。”线损,存在电网各个设备中,贯穿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天然的属性让它具备了泛在电力物联网“交互、共享、数字化”的基本元素。

线损大数据链条,是科学诊断各断面电网、各环节设备经济运营水平的基础。

如何确保数据“采得上、传得准、融得通、用得精”?北京电力通过电能计量装置实现电网运行、用户负荷等动态数据的全息感知。同时打造涵盖微功率无线、高速载波等多样化立体通信体系,实现电网设备泛在连接。

与此同时,北京电力还着力开展营配调数据贯通,推进企业级数据平台建设。

现在,同期线损系统集成了海量平台等4大数据平台,覆盖发展、设备、营销等5大专业,融合电能量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6大系统数据。

在确保数据质量上,北京电力还通过线损精益管控,倒逼源端数据治理。电网 静态数据户变关系对应率由36%提升到100%,电网动态数据用户电量完整率由46%提升至100%,实现采集全成功、数据全自动、档案全同步、关系全贯通、异常全监控、指标全达标等“六全”指标的大幅提升。

业务流

专业协同 末端融合

“现场就能实时查询台区和低压用户信息、同期电量和线损率等数据,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台区核查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北京电力发展策划部综合计划处专责吴红林说。从传统的人工手抄到数据自动传输,从人海战术到精准治损,同期线损管理带来一连串提质增效的连锁反应。

按照“掌上监测、业务联动、终端融合、分步实施”原则,基于内网移动作业平台,北京电力研发线损助手App,并试点在16家公司全面推广,彻底解决“一人多终端”问题,班组携带资料量减少38%,现场核查工作量减少50%,整体人员需求降低5%,用工效率提升11%。

北京电力还试点把同期线损管理纳入供电服务中心日常业务,建设供电服务中心同期线损监测平台,完善供电服务中心职责,促进基层业务末端深度融合,线损治理工作实现“发现异常—智能研判—派发工单—处置反馈”的闭环流程。

末端业务融合,也推动基层发展、调控、设备、营销、计量等各个专业协同融合与友好互动,实现整体管理提升,推动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如今我们深化末端融合,落实线损职责,将辖区内5600个台区分解给84位台区经理,发现异常问题协同联动,处理时间由以前的30天缩短到1~3天。”海淀供电公司航天桥供电所所长王鹏说。

能源流

经济运营 降损增效

在数据流和业务流的基础上,北京电力全面实施同期“四分”指标监控,开展理论线损、统计线损、同期线损“三率”对比分析,优化规划设计方案,追本溯源,实现源、网、荷、储资源的有效配置,丰富降损增效策略。

数据见证了同期线损带来的效益。通过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综合线损率由2015年的6.88%下降到2018年的6.55%,降损和成本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节约电量4.43亿千瓦时。

节能降损也亮出耀眼的成绩单。在北京市碳排放考核工作中,北京电力圆满完成市政府碳排放履约,在全市900家重点排放单位中减排贡献处于第一位。从2015年到2018年累计降低电能损耗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88万吨,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期线损“北京方案”也共获得2项国家级、3项省部级、8项省公司级管理及技术创新大奖。

如今,同期线损管理在北京电力各基层单位落地开花。亦庄供电公司创新开展新技术应用,率先打造同期线损“六全”指标管理样板。丰台供电公司完善供电服务中心职责,促进基层业务末端融合,实现线损指标全过程闭环管控。房山供电公司正探索同期线损泛在物联高级应用。通州供电公司借助同期线损管理经验,助推“网上电网”业务创新。

服务冬奥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电力还将借助首钢园区和北京新机场运营平台,搭建同期线损管理监测中心,探索在综合能源管理中发力,挖掘同期线损管理的深化应用。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