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环节

电力市场生态圈观察:电力市场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肥

2017-10-11 08:59:45 晶见 作者:晶见工作室

 大家可能不记得了,2016年,全国只有广东、重庆及广西引入了售电公司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一年不到,现在大家问的都是“还有哪个省没有开展业务”了。

文章来源:晶见 作者:晶见工作室

广东售电侧为这把火的熊熊燃烧添了不少“能源”:广东电改的快速推进和热火朝天般的交易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各路资本火线进入彻底导燃了全国的电改进程,截止今日,全国已设立34个电力交易中心,通过公示(正在公示)的售电公司已达2500多家(市场上说售电公司已达万家的言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那是工商注册的概念,而不是进入售电目录可以开展业务的概念),整个电力市场生态圈正在形成,很多变化也正在发生,我们需要对此有所关注,共同努力让这个生态圈良性发展。

对于新晋的售电公司而言,售电万亿产业的神话还在,很多售电公司依旧认为这个市场还是如同去年一样,有巨大的差价空间,但是现实往往是骨感的。

我们可以看看9月18日的湖北日报,其中就报道了湖北2017年的直购电交易超过300亿,为电力用户降低成本超过10亿元——乍一看很美,但是对比2016年,单是2016年就降低了用电成本20亿元。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我们分析,湖北暂时还未引入售电公司参与竞争,导致整体让利幅度的缩小;另一方面,晶见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煤价的高企挤压了发电企业的部分让利空间,长源电力的半年财报数据也有所显示。

秋意渐浓,离年底还有好一阵子,但这不妨碍我们回顾一下整个市场都发生了什么,从而更好的对2018年的战局做出预测。

首先,我们来看看发电企业的状况,由于目前主要参与交易电厂以燃煤机组为主,所以这里仅分析燃煤电厂的经营状况。

发电集团:经营状况决定不能有更低的价格

2017年,越来越多省份启动电力市场交易,售电公司可以代理用户入场交易,但是面对发电集团,价格相比2016年有相当的差距。广东的差价对于很多省份来说,都是一种“错觉”。

不及预期降福,很多省份的售电公司都普遍反映降价幅度小,部分省份出现发电集团抱团,严重的更有山西发电集团价格垄断事件,这一系列事件都将发电集团推向舆论的风暴之中,有的售电公司联盟甚至以自身破产的危机上诉发电集团的抱团现象。

出现这个现象原因有很多,有的省份装机份额集中,有的省份标杆价格存在下降区间,有的省份发电利用小时数走低等,这里难以逐一分析。

但是这些策略选择的背后都是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我们不能选择性忽略。晶见认为,在谈价差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看火电行业的生存状况。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自2016年煤价开启上涨区间后,持续上升的燃料成本削减了发电集团的利润空间,你可能会说7月1日已经上调了燃煤机组的上网标杆电价,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就粤电力、广州发展这些广东的上市发电企业披露的信息显示,本次上调0.25分/千瓦时的电价也只是给母公司带来过千万不含税的净利润,对比煤价成本的大幅上涨,说杯水车薪也真不为过,以下电煤价格指数趋势也佐证了这一点。


2015年至今,我国总共进行了三次煤电价格联动调整,其中,在2015年的4月和12月两次下调了煤电机组的上网电价,看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电煤指数达到了低点,但是在2016年5月起,电煤价格指数开启上行区间,此后在12月达到534.92元/吨的高点,2017年基本维持着高位震荡的趋势,虽然发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了,但是利润却没有。

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到2017年的行业年报数据对比2016年的年报数据进一步变差,净利率出现负值的火电公司多达9家,绝大多数火电企业的净利率维持在个位数水平,较去年同期数据两位数的增长对比,可谓是天壤之别,部分数据较好的企业也是得益于水电或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冲抵了火电板块的部分亏损。

火电板块高企的成本让发电集团苦不堪言,华电国际管理人员在中期业绩电话会议中也表示公司经营状况要求不能有更低的价格,并且煤炭价格上涨,在谈判中也不愿意再次降低电价,发电侧供应商市场竞争报价趋于理性,并且认为在2018年会开启新一轮煤价联动,调整燃煤机组上网标杆价格。



再看看华电国际中报-0.4%的净利率负增长,既要面对广大投资者,又要面临国企考核绩效压力,不难想象大多数发电集团会采取怎么样的经营策略了。

并且电话会议也透露目前有些区域由于煤价高,会和政府、用户协调,价格可能超过标杆电价,那么问题来了,售电公司又怎么生存呢?

售电公司:持续亏损中觉醒

如果2017年初的售电市场还能叫蓝海,现在早已是一片红海厮杀了。

年初各省开启电力交易,售电公司陆续获准进入市场,整个售电公司公示数量也一下子从年初的数百家猛增至2500多家,虽然整个市场容量是扩大了,但是接近三分之二的售电公司是没有业务开展的记录。

同时,还有源源不断的售电公司正在走程序进入市场,发电厂给予的让利空间不断缩小,很多希望赚取价差的售电公司一下子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同时市场的舆论也在质疑售电公司在电力市场中所扮演的中间商角色,一时间售电公司似乎进入了迷茫期,纷纷寻找业务扩展的方向。

增值业务、能源综合服务商等概念被再次提起,一些有实力有背景的售电公司已经开始为用户提供增值业务,从基本的电能监测到能效管理,又或者创新性地提供电力金融服务,部分实力雄厚的售电企业甚至开始涉足增量配网项目,希望借助配网这类重资产运营衍生更多业务,近期井喷的增量配网优选业主公示可以看到,诸如新奥、金冠等售电公司已中标相关配网项目。

但部分售电公司的突围并不代表整体行业的生存环境改善,短期间大量同行的进入会挤压原有的生存空间,经营模式单一和竞争产品的同质化使得许多售电公司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更多客户,同时存量客户的黏性不高。

并且,部分省份在交易中采取偏差考核,仅广东上半年2-6月的考核金额就达到2.86亿元。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告结算数据显示,2-6月的售电公司获利合计6.21亿元,但是扣除税金后分摊下来,对有的售电公司而言,这部分获利甚至无法覆盖运营成本。

上市公司桂东电力2017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旗下已有广西桂东电力、广西桂东电力和河南桂东电力三家子公司,其中广西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9.25万元,营业利润-5.38万元,净利润-5.38万元,须知广西桂东电力在上半年的月度交易中也是排名前五的售电公司,但是净利润仍然出现亏损;同时河南的售电公司2月注册成立但并未进入公示程序,现已亏损36.29万元,可以猜测这部分亏损是基本的运营成本支出,一年下来将近百万,可以想象很多没有开展任何业务的售电公司都处于这样的亏损状态,虽说能有钱注册售电公司的都能经受得住这样的亏损,但是一直没有业务开展也会“失血性休克”。

虽是这样,但是各省的公示依旧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售电公司排队进入的现象,一方面是国家发用电计划逐步放开的市场扩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售电好赚钱”的诱惑。

当然在这过程中,晶见观察到了一些新的规律。

不少售电公司是作为集团电能代理平台进入市场参与交易的,这些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可以招揽专门的业务、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同时旗下产业众多涉足各个行业,拥有一个平台(售电公司)进行打包交易可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比如江苏新公示的售电公司中就有海澜之家、红豆集团等为人熟知的服装制造企业,又或者是某类行业自发组织建立的售电公司,熟悉行业的生产活动便于安排,再者就是各省的地方投资集团等,例子很多就不一一例举。

有的售电公司业务拓展到省外,晶见发现这类型的售电公司采取的策略都是比较稳妥的策略,根据合作客户或用户业务开展省份进行拓展,如广东的明星售电公司深电能就选择跟随比亚迪汽车开厂的省份进行业务拓展,一方面可以做好存量客户的服务工作,同时也能快速开展业务进行增量客户拓展工作。

除了前文提到的偏差考核压力和经营成本压力,现在不少省份都提出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等制度来防范市场风险,这对于售电公司来说无疑是又要冻结一笔额度不小的资金,这增加了企业经营现金流压力,也将迫使部分没有足够实力的售电公司退出市场。

拜个早年:2018年会怎么发展

先从市场的上游说起。

煤炭供给方面,燃煤发电企业的主要变动成本是电煤,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将去8亿吨/年煤炭产能,据此测算2016和2017年将完成去产能4.4亿吨(不少省份更是超额提前完成),剩余3.6亿吨降分三年执行,力度一下子减轻不少,同时随着先进产能的不断释放及各省减煤消费工作的推进,煤炭供给将逐步宽松,未来电煤供给平稳,成本也有望小幅下降,同时火电平均煤耗标准不断改善,火电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有所改善,这也代表让利空间的增加。

市场供需方面,随着发用电计划的进一步放开,发电机组的计划部分不断缩减,想要获取更多的发电小时数就需要在电力市场进行交易获取,市场电量的电价折扣继续降低,同时电力市场也将发挥清洁能源消纳作用,引入核电、气电、水电等更多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交易,交易品种的增加,丰富市场主体的电量选择,竞争可能会加剧,也可能变得理性。

市场的下游呢?

一方面,随着用户准入范围不断降低,如广东采取差异化的准入门槛政策,如珠三角地区将实行高准入门槛,非珠三角地区门槛有所降低,对那些依靠差异化政策进入市场的小电力用户自身缺乏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可能带来新的市场风险。售电公司代理这些中小用户可以确保市场的良好运行,同时也将切实为这些中小用户降低用能成本,目前很多地方在考虑售电公司定位时都会将控制用户偏差风险作为突出表现之一,其次就是众所周知的用户需求侧管理、节能服务领域的服务者,如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售电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通知》就强调售电服务公司的服务角色,要拓展服务范围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售电公司的业务方向要着眼于高附加值的方向。

由于此次电改是要借助市场的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对于很多电力用户来说,在乎的是电价的让利和供电稳定,这部分让利很大程度又取决于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售电公司面临的零价差情况,很多售电公司都表示全部让利都给用户,同时为用户的用电稳定保驾护航。毕竟当前阶段还是要先把握住用户,有了用户才有后面的想象空间。

说完了上游和下游,我们可以引出对电改的思考了:虽然现货市场试点等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我们看待改革要以全面深度的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是一方面,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也是一方面。对售电公司而言,除了价差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立身之本与发展方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