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图说企业家:“造梦狂人”王传福

2014-05-22 14:59:07 网易财经

他蔑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他觉得专利都是“纸老虎”;他认为什么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他宁愿垂直整合也不肯分工外包;在他看来,再贵的传统能源汽车也不过一堆钢铁零件。

技术派创业者

一直以来,在中国企业界,机会派、市场派、资本派和管理派走马灯似的轮番占据舞台中央,而技术派却总是处于边缘。王传福是个技术派,其论文曾被英国杂志转载;他26岁就被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创办比亚迪前,他是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时机

1995年,王传福在行业杂志《国际电池行业动态》看到一则消息说,日本方面鉴于镍镉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以后将不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觉得这是个机会,肯定会引发全球镍镉电池生产基地向低成本地区转移。29岁的王传福辞去了公职,向搞证券的表哥借250万元在深圳建立了比亚迪公司。

 

创业环境决定发展路径

1995年起步的王传福,自称是创业环境决定了企业日后的发展路径。当他创业的时候,市场已经供过于求,洋品牌高高在上,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于是,他从自身所长出发,选择了最困难的一条路――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

 

中国特色的“土办法”

随后,比亚迪杀入了锂电池行业,此时正值手机市场突飞猛进的年代,大量的需求摆在面前。当时,日本企业在这一行业占据核心技术,把市场准入门槛抬得很高:仅一间配备全自动化设备、全干燥的锂电池工作室,就要价十几亿元。“土办法”上马大概是王传福这一阶段给人的最大感受,他无视行业标准,进行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例如无尘箱代替无尘车间的办法,只要手伸进无尘箱操作,一样可以实现无尘化生产;没钱建干燥室,就以添加吸水药剂替代等等。就这样,比亚迪生产出比日本企业更便宜的手机电池。

 

你用机器我用人

“机器+人=机器人”,有人这样调侃比亚迪的低成本生产模式。没钱购买生产线,不要紧,比亚迪用了和全世界所有先进制造企业截然相反的方法论:你用机器,我用人。比亚迪自己开发了生产线上所有非标准自动化设备,把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工位,由全世界最廉价的熟练工人和他们手上价值只有几块钱的夹具来完成。

 

与富士康交锋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入手机部件的生产和组装业务,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代工,于是比亚迪与该行业老大富士康形成了正面交锋。作为代工领域的竞争对手,郭台铭一路指责王传福进行技术偷窃,并持续在和他打官司。但是王传福认为,代工行业要看别人脸色,赚大钱是赚不到的。

 

从电池到汽车的疯狂跨越

从电池进入到汽车生产,外界无从知晓王传福是如何完成这个思想跨越的。在中国汽车业,即便另类如李书福,好歹之前是做摩托车起家。而在王传福看来:“汽车说白了就是一个超过百年的传统产业、低科技产业,手机里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

“抛比亚迪股票抛死为止”

2003年1月,王传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收购秦川汽车厂进入汽车产业。在他看来,手机电池几乎做到了尽头,再想有所突破很难。比亚迪进军汽车产业,引来阵阵骂声,资本市场反应尤为强烈,“我们要抛尽比亚迪的股票,直到抛死为止。”有投资者在电话里这样威胁王传福。但这只能让王传福更为坚定。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2天内,比亚迪股价暴跌了30%。

 

藐视专利壁垒

很多人说比亚迪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复制、模仿。手机零配件模仿富士康,汽车模仿丰田、通用等。但王传福对外界的言论一概嗤之以鼻,认为很多专利一改头换面,就是自己的了。“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占5%左右。”王传福的“专利”观点也给公司制造了不少麻烦,三洋、索尼、富士康以及美国的一些企业,不断把它告上法庭。

上下游垂直整合产业链

现代工业生产越来越讲究外包服务,比如丰田汽车除了主要的发动机和组装外,大部分流程均已用外包的形式解决。而王传福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看来,从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产业链才是王道。除了轮胎和玻璃,比亚迪汽车什么都能自己生产。

 

比亚迪F3的成功

2005年9月,比亚迪F3推出。F3切入点很刁钻,1.6升的排量,价格跨越7.38万元到9.98万元区间,以中级轿车的配置、经济轿车的价格,打入了中低端两个消费市场。虽然F3模仿丰田“花冠”外型惹来争议,却也有效地吸引了市场注意力。2006年第一季度,比亚迪F3夺得了“三冠王”:全国产量增幅冠军(1045.04%)、销量增幅冠军(877.91%)、国内单品中级家庭轿车销量冠军(11213辆)。

巴菲特投资

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宣布投资2.3亿美元收购比亚迪10%股份,这让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作为巴菲特的最重要搭档,查理˙芒格也丝毫不掩饰对王传福的欣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

 

个人财富达到顶峰

在巴菲特效应带动下,比亚迪公司的股票一路高歌猛进,拥有比亚迪27.83%股份的王传福以350亿元成为09年胡润百富榜的首富,外界对他冠以“汽车狂人”的称呼。

 

政府扶持

巴菲特看重王传福的是他在电动车市场上的广阔前景,持此观点的还有深圳市政府,为了扶植电动车市场,2010年深圳市政府购买100辆E6作为出租车投入运营。根据《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到2012年,深圳市各类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4万辆左右,其中公交车4000辆,出租车、公务车各2500辆,私家车1.5万辆。

 

利润下滑

2010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连续五年保持百分之百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就在这一年的8月3日,王传福将公司当年汽车销售目标下调25%,从80万辆下调至60万辆。2010年,比亚迪净利润同比下跌33.48%,其中汽车业务的利润也从2009年的35亿元下滑至2010年的17.4亿元,下滑幅度接近50%。

经销商退网高管离职

2010年4月-8月,比亚车经销商四川成都平通公司宣布退出比亚迪,湖南光大、山东创涨、河南部分比亚迪汽车经销商也陆续退出了比亚迪销售网。这些经销商们称比亚迪对于经销商渠道不够保护、过度压榨,商务政策存有诸多问题。伴随着没完没了的亏损,比亚迪高管团队信念也开始动摇。2011年8月6日,为比亚迪汽车立下汗马功劳的副总裁夏治冰辞去所有职务,谢别王传福。

5˙26事件

2012年5月26日凌晨,一辆红色GTR跑车在深圳滨海大道与两辆的士发生碰撞,其中一辆的士起火,司机和两乘客惨死,着火的的士正是比亚迪投放出租车市场的纯电动汽车E6。虽然事后经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及工信部四部委专家组鉴定,“比亚迪的E6电动车安全性方面没问题。”但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已经引发了关注。王传福坚定地表示,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产品,“只是运气很差”。

 

裁员风波

2011年8月,外界曝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大裁员,比例高达70%”,由于此次裁员人数众多,且牵涉面广,因此消息一经公布即引起轩然大波。对此比亚迪回应称,公司确实启动了一轮员工调整计划,有员工因不服从调配而自动离职,不属于裁员。而有媒体列举出比亚迪2011年、2012年年报中的员工数量,指明其在过去1年中裁员过万。有媒体报道称,王传福经常一个人在公司食堂吃饭,无人上前搭讪。

首度承认战略失败

2011年9月9日,比亚迪召开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王传福首次对外宣布比亚迪汽车策略失误:“比亚迪2009年就犯下错误,现在的裁员和调整是为过去的错误买单。从今年起比亚迪进入调整年,这个调整一是优化管理团队和经销商网络,二是加强品牌设计。”王传福给出的调整期限是到2013年。在三年调整期中,比亚迪的每一款新车测试出来后,王传福都是它们的首位车主。

翻身仗?

经过了三年时间的调整和储备之后,比亚迪似乎在今年一开始就抓住了市场机遇。不久前,比亚迪发布了2013年一季报,显示其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15.63%;与此同时,比亚迪还预计今年1~6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亿元至5亿元,同比增长2358.51%至2973.14%,预计最高盈利增幅将近30倍。

完结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